【摘要】文明絕對主義對戰鬥罪惡的追訴和國際刑事法院的創建有不成疏忽的感化,能充足斟酌文明差別的國際刑事法院更有利于公理的蔓延。文明能影響證物證言的采納、種族滅盡等國際罪惡的界定和對的的量刑,是以樹立只對國際法院無法或不愿意管轄的國際罪惡行使管轄權的國際刑事法院才是最好的選擇。

【要害詞】文明絕對主義;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經驗

曩昔十多年新建立的國際刑事法院提出了包養 很多若何在法院上蔓延公理的法令和政策題目。一個最主要爭辯的題目的是文明差別應當在這些法院的創建和操縱中充任何種腳色。一方面,為什么國際社會廣泛地訓斥某種罪惡,文明差別在國際刑事法院查詢拜訪和檢控這種罪惡中應當起何感化?另一方面,國際法官包養網 如何才幹聯合分歧的法令文明往追求公平地判決案件?

一、文明絕對主義在追訴戰鬥罪中的感化

國際人權範疇一個重要爭辯是文明普適主義和文明絕對主義之間的對峙。保守的文明絕對主義保持以為,文明是人權或規定的有用性獨一的源泉。而保守的普適主義則保持以為,文明與這些權力或規定的有用性完整絕不相干{1}。文明絕對主義有兩幅面貌,即確定說和否認說。確定說以為,文明絕對主義重要作為應對殖平易近主義罪行而演化來的,由於非洲、亞洲和穆斯林(包含拉丁美包養 洲)等地的引導者和公民對殖平易近者統治下的苦楚舊事有著銘肌鏤骨的記憶,對內部壓力有著一種自然的敏理性。對文明帝國主義風險的敏感是包養網 極端主要的,不論是殖平易近主義的產品仍是國際經濟抽剝和政治馴服的東西,抑或是光禿禿的極端人種優勝論。否認說則以為,文明絕對主義常常被作為防止承當人權損害義務的捏詞。統治者常常以文明絕對主義作為幌子以轉移人們追蹤關心其暴行的視野。

(一)文明絕對主義與戰鬥罪惡

談到罪惡,大都學者,包含文明絕對主義者,都批准至多有一小部門焦點的制止性規范是普適的。例如,此刻無人會采取文明絕對主義往承認奴隸制、殺人或滅盡種族。但是,詳細什么行動應當廣泛制止,何時被制止,則很少有明白的表述。

現實上,戰鬥罪惡即便在各類各樣的文明里都是不被答應的,不值得稱贊的。戰鬥罪惡這個名詞也是疑點重重。現實上,各個國際刑事法庭偏向于付與戰鬥罪和反人類罪以新的內在。並且,這些浩繁罪惡屬于國際罪惡僅僅是由于它們所產生的佈景。換句話說,強奸是強奸,謀殺是謀殺,但他們有時既是國際罪惡也是國際罪惡,而有時都不是。總之,它取決于它們能否產生在武裝沖突時代,而這些判定幾多帶有客觀顏色。在武裝沖突這個佈景下,將布衣或非戰斗員作為進犯目的的舉動則組成一種國際罪惡,而界說戰斗員和非戰斗員則也帶有客觀性。

(二)文明絕對主義對戰鬥罪惡的反映

暗鬥停止后,國際社會尤其是結合國開端越來越常常地對產生活著界各地的戰鬥罪惡作出反映。在很多情形下。這種國際反映表示為創建國際刑事法庭的情勢。起首,1993年結合國安理睬創建了前北國際刑事法庭以回應在巴爾干沖突時代所產生的暴行。然后,1994年安理睬創建了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以回應該年在盧旺達所產生的種族滅盡行動。別的在塞拉里昂、科索沃、東帝汶和柬埔寨樹立了幾個混雜法庭。等待已久的第一個基于公約所發生的國際刑事法院,也于1998年7月樹立,并于2002年7月正式開端任務。假如法令是文明表現的情勢而不是從一種文明到另一種文明的移植,那么國際刑事法院的創設必將預示著有關文明絕對主義辯論的開端。戰鬥罪惡的廣泛管轄權為大眾言論所接收,人們廣為贊成對從事年夜範圍殺人、強奸和熬煎人的人應該究查其國際刑事義務。但是,也有學者辯論說,局外人告狀純潔是對戰鬥罪惡的一種出缺陷的反映{2}。例如,Jose.Alvarez傳授就對國際社會對盧包養 旺達種族滅盡的反映提出批駁,國際社會既需求對嚴重侵略人權的特別情況作出反映,也需對在暴行產生后該地域的態勢予以追蹤關心。他以為也許有某種特別的文明或汗青緣由招致盧旺達人抵抗國際社會design或強加給他們的處理計劃。異樣,國際社會不克不及以一種家長式立場來看待戰鬥罪惡及其受益者,即以一種成見、狹窄、無經歷和不恰當的方法對待本地所產生的工作。混雜法庭試圖結合國際和國際法官介入判決戰鬥罪惡,某些水平上這是更好的精英模子(即前北國際刑事法庭和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3}。固然它沒有詳細應用文明絕對主義說話,但潛臺詞是混雜法庭將更好清楚和反應文明價值,也不易遭遇品德帝國主義侵襲的風險。一切的種族滅盡是惹起國際社會追蹤關心的最嚴重罪惡,但是,各個種族滅盡是奇特的。究查義務者和安撫受益人的情勢應當因案而異,即,對戰鬥罪惡的反映采用“實證方式”而非“道義方式”,所選擇的審訊方法應當是該種族滅盡和反人類罪惡的專屬解救反映。

(三)戰鬥罪惡追訴中的文明絕對主義

如前所述,對戰鬥罪惡的文明普適主包養 義的反映就是創設諸如盧旺達和前北國際刑事法庭。由於追包養網 訴國際戰鬥罪惡實質上是與文明絕對主義相沖突的。例如,前盧旺達和前北國際刑事法庭主查察官Richard Goldstone稱文明絕對主義是“一個風險趨勢”,它不該該在追訴戰鬥罪惡中起感化{4}。基于文明的差別以為非洲所產生的種族滅盡與歐洲的分歧從而得出國際社會不該該干預的結論這長短常恐怖包養網 的{5}。但是,文明和文明差別曾經和必將持續對參與國際刑事法庭的各方發生不容置疑的影響。由於原告或許受益者分歧而組建的國際刑事法庭的律政官員(法官、查察官、辯解lawyer 和人員)有著分歧的文明佈景。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是在一個與盧旺達沒有任何干聯的國度審訊嫌疑犯。對很多文明普適主義者來說這也許意味著成功,但值得留意的是一國的司法體系有著其特有的權利和解救辦法,是其奇特的政治和文明概念的產品和反應。假如國際刑事法庭包養網 法官謝絕認可這一實際,反而只是單一地依據他們本身的文明原則簡略地判定證人、現實以及原告的行動,則是不年夜能夠收獲公理的。是以國際法官辦案時應該認可和斟酌文明差別。文明絕對主義既可實用于人權和其他特別權力的說明,也可以實用于這些權力是如何被完成的。例如,在人權(如否決種族滅盡)題目上既主意文明普適主義的態度,也答應基于文明絕對主義所作的與國際原則稍有誤差的說明(如種族滅盡在一個特別情形如何被界說)或在實行的情勢上略有差別(如法庭如何往查詢拜訪和檢控涉嫌的種族滅盡)。

二、文明絕對主義與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

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是研討文明絕對主義的一個幻想主題,由於在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創建和運轉經過歷程中就有文明普適主義與文明絕對主義的辯論。

(一)盧旺達種族滅盡與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的創建

1.盧旺達種族滅盡

1994年4月6日,盧旺達總統Juvenal Habyarimana的座機為一枚地對空 導彈擊落。此次事務激發了全國年夜範圍的屠戮,該屠戮招致年夜約500,000到1,000,000布衣逝世亡,此中重要是圖西人(有75%的圖西人被屠戮),其殘酷水平史無前例,簡直相當于二戰時代猶太人逝世于年夜屠戮人數的3倍{6}。但是此次種族滅盡不是自覺的起義,亦不是陳舊部族間不成防止的爭斗,它是顛末細心和周到的打算,完整可為國際社會所禁止。

盧旺達重要由兩個族群構成:胡圖族(占生齒的大都)和圖西族(占生齒的多數)[1]。但是這兩個平易近族汗青上共享異樣的說話,信包養網 仰異樣的宗教,相互通婚,混居在一路,沒有國土的界線,就連人種學家和史學家都猜忌胡圖族和圖西族能否包養 分屬兩個分歧的族群。二者的重要差異在于:胡圖族以農耕為主而圖西族則是游牧平易近族。由于游牧是加倍旺盛的個人工作,多數圖西人終極成為貴族,但二者之間的界線仍然不顯明。但是,19世紀末歐洲殖平易近者達到盧旺達后這種局勢被打破。他們激勵和強化了二者間的界線,先是法國人,后是比利時人制訂了對殖平易近地履行直接統治的政策,即圖西族作為封建領包養網主代表歐洲停止統治。比利時人終極促進了胡圖族和圖西族的決裂,他們為頒布成分證停止了一次生齒普查,按父系將每個盧旺達人分辨標明胡圖人、圖西人和特瓦人{7}。

胡圖人對圖西人的狂妄和歐洲人強加的由胡圖人實行統治的規定覺得氣憤。二戰停止后,自力活動廣泛非洲,比利時人開端同情胡圖報酬其追求自決權,1959年胡圖人是以開端執掌盧旺達政權,隨后胡圖族和圖西族之間呈現第一次暴力沖突。在接上去的幾年里,年夜約100,000圖西報酬迴避年夜屠戮而流亡海內{7}。在20世紀70、80年月,盧旺達由法國支撐的總統Habyarimana履行專制統治,與此同時,流亡海內的圖西人屢次試圖以武力顛覆盧旺達政權,但每次掉敗總隨同著數以萬計的圖西人被屠戮。1990年,重要由圖西難平易近構成的盧旺達愛國戰線再次動員進犯,1992年末,盧旺達部隊和盧旺達愛國戰線之間的戰斗到達對立狀況,兩個陣營開端會談,1993年8月兩邊告竣愛考士協定。與此同時結合國維和軍隊駐扎盧旺達。胡圖極端分子以及很多Habyarimana總統身邊的人激烈否決戰爭協定,為此他們于1993年樹立了一個練習胡圖平易近兵的營地,每次練習300名胡圖人,重要是教授年夜屠戮和鼓動種族冤仇的方式。盧旺達政府包養網 將法國供給的價值600萬美元的軍械分發給平易近兵成員和其他Habyarimana支撐者;別的,從中國入口的年夜砍刀也被機密寄存到全國各地。

1994年頭,駐扎盧旺達的結合國維和軍隊司令Romeo Dallaire少將寄發一封電報給結合國維和軍隊總部,他正告說胡圖族強硬派打算了一場針對圖西人種族滅盡的年夜屠戮。在隨后的數禮包養網 拜里,他不竭請求增派氣力并盼望取得受權應用武力占領兵器庫,但結合國鑒于美軍兵士在索馬里維和舉動中遇難的慘痛經驗,謝絕了這些懇求。這些都為1994年4月開端的種族滅盡埋下了伏筆。簡直在Habyarimana遇刺后不久。胡圖兵士和平易近兵開端搜索并殺戮圖西布衣和溫順派胡圖人,胡圖總統護衛隊的成員在重要通途上架設護攔,檢討成分證并正法那些持圖西族成分證或具有圖西人體魄特征的人。他們同時挨家挨戶搜索并殺戮圖西人,即便逃進教會追求呵護的人也未能幸免。不計其數的圖西人被謀殺,不計其數的圖西族婦女被強奸。但是到7月中旬,盧旺達愛國戰線向首都推動,數以萬計胡圖人出逃到盧旺達東北和扎伊爾(此刻剛果平易近主共和國)。7月18日,胡圖極端當局流亡,盧旺達愛國戰線結合幸存否決黨成員樹立了一個新的結合當局,種族滅盡從此停止。

2.國際社會對種族滅盡的反映

國際社會未能禁止種族滅盡,但將監犯逍遙法外卻反映敏捷。盧旺達刑事司法體系完整崩潰,而盧旺達新當局則迫切請求樹立一個與前北國際刑事法庭類似的審訊機構。但是,很多國度在安理睬上對耗資宏大的國際罪惡查詢拜訪和樹立超越結合國財力蒙受的法庭的假想持抵抗立場。如許的抵禦遭到嚴格批駁,以為這有種族主義嫌疑。

應盧旺達結合當局代表的激烈請求,1994年11月,安理睬樹立了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但富有戲劇性的是盧旺達是安理睬中獨一投票否決發明法庭的國度。盧旺達重要是否決國際刑事法庭的某些規定。起首,盧旺達否決國際刑事法庭只對1994年的罪犯行使管轄權,這會障礙國際刑事法庭充足查詢拜訪招致種族滅盡的真正緣由。其次,盧旺達埋怨國際刑事法庭人手不敷和資金缺乏。第三,盧旺達否決國際刑事法庭設在坦桑尼亞,由於這會形成盧旺達人難以出庭作證。第四,盧旺達否決國際刑事法庭將判處禁錮刑的罪犯投進東方發財國度的貴氣奢華牢獄中服刑,由於這晦氣于罪犯的改革。最后,盧旺達否決國際刑事法庭制止實用逝世刑。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只對組織和履行種族滅盡的主犯停止審訊。由于盧旺達刑法典存在逝世刑,那些對種族滅盡負重要義務的人不會見對逝世刑,而從犯在盧旺達受審則能夠被實用逝世刑{8}。這些詳細爭論反應了盧旺達對國際社會的宏大掃興。盧旺達需求合適其本國國情的國際協助,但國際社會反而應包養網 用一種“曲奇餅切削刀”的方式樹立一個比前北國際刑事法庭氣力加倍微弱,經濟上加倍貧苦的復制品。並且,前北國際刑事法庭的創建是由于該國不克不及有用地追訴戰鬥罪犯。而盧旺達的情況則分歧,該國愿意檢控戰鬥罪犯,是以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的存在更多反應了國際強權政治,而不是盧旺達人所真正需求的輔助。

(二)文明在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審訊中所起的感化

1.文明影響證物證言

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的判決留意到了法官難以懂得與本身文明相異的證物證言。在Akayesu案中,法庭判處這位前Taba市長犯有種族滅盡、鼓動種族滅盡和反人類罪,判處其畢生禁錮{9}。在評定控訴Akayesu的證據方面,法庭特殊斟酌了能夠影響證據懂得的文明原因。這些艱苦源于證人年夜多講Kinyarwanda方言,而這不是法庭的官方說話。某些Kinyarwanda詞語只能在盧旺達文明的特定語境才幹懂得。例如,“inyenzi”的基礎意思是“甲由”。但是,從20世紀60年月起指圖西族難平易近,后來為敵視圖西族的極端媒體應用指代一切圖西人。異樣,“ibyitso”的字面意思是“同犯”,20世紀90年月初演化為指一切的圖西人。專家證明,盧旺達文明的一個特別特色是人們老是不直接答覆題目,尤其遭受辣手題目時。在這些情形下,為了對的清楚證物證言就必需對其解碼,而這個解碼將依附高低文、社區、成分和演說者、聽者聯絡接觸,以及發問的主題來停止[2]。但是,在這種情形下,保持以為法官永遠對的也許會招致他們對真正的的證盲打折從而得出包養 一個不公平的成果。是以法官以為,判決時應斟酌他們本身和證人之間的文明差別。

異樣,在Rutaganda案中,法庭判決Georges Rutaganda犯有種族滅盡和反人類罪,判處其畢生禁錮{10}。法庭留意到,大都證人是沒有受過教導的農人,他們對相片、輿圖、每日天期、數字、間隔、色彩和靈活車等的識別和作證存在艱苦。。例如,誕生在鄉村和畢生生涯在盧旺達的泥工只說Kinyarwanda方言,當請求以公里預算間隔時,證人則依據其視覺給出謎底[3]。是以法庭謝絕對質物證言的可托度實用一個廣泛尺度,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應當在未來極力斷定證詞證據力的特別尺度,即應斟酌文明差別題目,而不是采用一種文明普適主義的態度影響公理的蔓延。

2.文明影響“種族滅盡”的界定

盧旺達國際法庭規約逐字對“種族滅盡”下了界說,“種族滅盡指蓄意所有的或部分覆滅一個平易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集團,犯有下列行動之一:殺戮該集團成員;致使該集團的成員在身材上或精力上嚴輕傷害……”[4]據此法庭判決原告介入這些舉動意圖撲滅圖西族。但是,如前所述在年夜屠戮之時圖西族能否組成一個群體、平易近族或種族還無定論,由於他們講異樣一種說話,共享異樣的文明。但是,法庭以為,斟酌特定的汗青時代,胡圖族和圖西族為殖平易近者所強行劃分,不說當局政府就連他們本身都以為他們分屬兩個界線清楚的族群。在盧旺達,孩子屬于父親,pregnant的胡圖婦女假如發明懷的是圖西人就會被殺戮。因此受益者不是因其個別而僅僅由于他們是圖西族而遭受辣手,這就闡明該行動是將圖西人作為族群來屠戮的種族滅盡行動。異樣,由于以後沒無為國際社會所廣泛接收的“平易近族、人種、種族和宗教集團”的準確界說,是以這些概念必需依據特別政治、社會和文明佈景加以界定,在認定種族滅盡罪時,應斟酌相干證包養網 據所供給的政治和文明佈景。固然圖西人沒有與其他盧旺達人相異的它所獨佔的說話或文明,但作為一個族群有其包養 奇特的表白其成分的客不雅特征。這些包含一切盧旺達人必須攜帶的成分證,依據1994年之前的盧旺達法令,經由過程斷定他們的族群來辨別盧旺達人,而斷定族群則根據父系的傳統。斟酌這些主客不雅原因,法庭以為,胡圖族、圖西族或特瓦族的差別已根植于盧旺達文明之中。是以,圖西族合適《避免及懲辦滅盡種族罪條約》所界定的穩固和永遠族群的尺度。因此在說明和實行制止否決種族滅盡這一廣泛原則時斟酌了種族滅盡產生的詳細文明佈景,對的承認了文明活動性和特定的文明佈景,對危害盧旺達圖西族的罪惡蔓延公理。

3.文明影響量刑

如前所述,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不實用逝世刑是盧旺達當局投票否決法庭創建的一個緣包養 由。但是,盧旺達文明和司法體系敏感的是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的量刑方面。詳細說,盧旺達國際法庭規約第23條說明,“審訊庭判處的科罰僅限于禁錮。審訊庭在決議禁錮刻日時訴諸盧旺達法庭實用的徒刑通例。”這反應了溫順的文明絕對主義,依據這條,二小我。一個在盧旺達和一個在前南斯拉夫,具有異樣的犯法意圖犯了異樣性質的罪惡,并且兩個都被判有罪。可是,假如量刑(據猜測反應盧旺達文明特征),在盧旺達比在前南斯拉夫更重,盧旺達原告因異樣行動能夠會遭到更嚴格的科罰。這也許對原告不公正,但這更合適盧旺達受益者知足其蔓延公理的文明希冀。

三、經驗

乍一看,對戰鬥罪惡似乎沒有實用文明絕對主義的空間。簡直,這些罪惡不會由於產生在與己文明不類似的周遭的狀況中而被疏忽或加重,但是對戰鬥罪惡的告狀應該依據本地(如非洲)的文明來謹嚴看待,結合國安理睬所創建的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以接收廣泛價值為價格疏忽了盧旺達人的真正的的需求。詳細說來,盧旺達國際法院規約的某些方面與盧旺達公理的概念相抵觸,例如,缺少逝世刑。掉臂在種族滅盡后所樹立的當局的否決所創包養網 建的法庭對增進盧旺達法令的完美或重建盧旺達司法體系方面力所不及。

如前所述,國際刑事法庭想法在文明普適主義和文明絕對主義之間追求均衡點。但是,法庭和受訴訟法式影響的布衣之間很少有著真正的聯絡接觸,它的任務對受益人有多年夜影響法庭也難以發覺,甚至是不感愛好。是以在對所干涉的事項缺少任何文明清楚的情況下急于樹立國際刑事法庭是很不明智的,在法庭創立之初,統治盧旺達的不再是起初實行種族滅盡的當局了。當然,盧旺達很是需求國際協助、並且、國際法官應該對追訴戰鬥罪犯起很好的感化。例如,國際法官可以教導本地法官國際法方面的常識和世界最低公平尺度;輔助其建立公平抽像;教導本地法官在某種水平上闊別當局施加的政治影響,等等。這些方面的國際協助是有效的,是不該該完整被謝絕的。是以在創建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時,假如能更多地獲得盧旺達人的介入,更多地斟酌盧旺達人的需求也許是處理題目的最好讓步措施,而統籌文明普適主義與文明絕對主義所樹立的具有國際和國際法院特征的混雜法庭(如塞拉里昂國際刑事法庭)就更合適盧旺達人的需求。

混雜法庭比純潔的國際刑事法庭有以下上風:它創立和運轉的所需支出低;更能斟酌受益者的需求;更有用輔助重建處所司法體系{11}。別的,由於混雜法庭包含國際和本國法官,國際法官可向他們的國際同事說明相干的文明原則,這般就無需既耗時又昂貴的專家出庭作證,也會削減說明文明原則呈現過錯的機遇。塞拉里昂國際刑事法庭與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分歧點在于:(1)前者依據結合國和塞拉里昂之間的包養 公約而創建,而后者源于安理睬的受權;(2)前者不只能斟酌損害國際人性主義法,並且也斟酌違背塞拉里昂國際法令的某些罪惡;(3)前者在塞拉里昂對檢控犯法有優先權,但對第三國的法院不具有優先權;(4)最主要分歧是,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的法官完整由結合國年夜會選舉發生,查察官則由安理睬選擇。而塞拉里昂國際刑事法庭由國際社會和塞拉里昂的法官包養網 、查察官和其他司法職員所構成。審訊庭的三名法官此中一位由塞拉里昂錄用,別的兩位由結合國秘書長錄用。上訴法院的五位法官此中兩位由塞拉里昂錄用,別的三位由結合國秘書長錄用。塞拉里昂當局錄用的法官能但不用來自塞拉里昂。因此塞拉里昂國際刑事法庭比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具有更多的包括性,是以在介入對其所管轄的罪惡審訊方面施展更多的感化。

塞拉里昂國際刑事法庭的另一個利益是該法庭位于塞拉里昂境內,如許更便于法庭更好和更實時地獲取證物證言和其他證據,便于受益者和證人出庭作證,本地當局能積極介入法庭的創建和治理,並且也給本地留下法院的辦公場合(對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度而言這不是大事)。如許有助于塞拉里昂司法體系的重建與完美。別的,它將便于本地人熟習法庭的訴訟法式,便于本地消息任務者用母語報道最新的法庭審訊信息。它有助于本地人接收法庭并將其作為本身文明的一部門,并且它輔助削減生疏公理和強權政治的晦氣影響。當然,混雜法庭不是處理一切有關戰鬥罪惡追訴題目的全能藥。由于國際法官的介入,混雜法庭不成防止地將異樣應對困擾任何一個國際刑事法庭所面對的說話翻譯艱苦{12}“。別的由於混雜法庭可以實用國際包養網 法和國際法,他們將需求正確翻譯國際法令(包養 這對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顯明存在艱苦)。當然過錯風險由于相干國度法官的介入就會削減,但這些法官也許必需特殊留意共同其與國際同事們的任務。

混雜法庭包含處所法官能否會使訴訟法式偏疼(或偏向于原告或輕視原告),并且因此較不成能到達本地或國際社會所承認的符合法規性尺度。處所法官能夠包庇和強化處所文明的消極面,例如在盧旺達,處所法官簡直不成防止地屬于一個種族或族群。可是,這個題目在任一國際法院也是存在的,國際法官介入混雜法庭應當會削減如許的偏疼。或許這一點恰是說明塞拉里昂國際刑事法庭年夜大都法官來自或由第三國錄用的真正緣由。混雜法庭也有資金方面的艱苦,如塞拉里昂國際刑事法庭的資金來自自愿捐助,從而招致宏大的財務赤字。但是這不是混雜法庭自己的題目。並且前北國際刑事法庭和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都有異樣的資金艱苦。相反,它闡明任何一個法院要取得勝利必需具有實行其任務所必須的物資前提。當然要壓服國際社會接收混雜法庭還有良多任務要做,混雜模子現實上反應了國際與國際司法體系之間明智的讓步,這或許是國際社會蔓延公包養 理的一個更好方法。

固然國際刑事法院無庸置疑地在戰鬥罪惡追訴方面將起主要的感化,但由于各類各樣的原因(特殊是美國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抵抗)看起來不太能夠成為檢控戰鬥罪惡單一的國際機構。國際刑事法院在未來能夠是處分戰鬥罪惡的重要氣力,在實行其任務時它應留意和諧文明普適主義與文明絕對主義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純潔的國際法院,國際刑事法院不克不及離文明絕對主義太遠,由于它是基于公約樹立起來的國際組織,只要經所餐與加入國度的批准才幹對國際罪惡停止管轄,如許在必定水平上會默許處所文明。別的,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對其管轄的罪惡履行專屬管轄,與其分歧的是羅馬規約規則只要當國際法院不愿或不克不及查詢拜訪或檢控案件時國際刑事法院才停止彌補管轄。這是一年夜改良,有助于法院防止其他國際刑事法庭所遭受到的很多為難。最主要的是,它給有關國度依據處所風氣和原則蔓延公理的機遇。假如國際法院消極怠工或實行虛偽的追訴,國際刑事法院仍無機會管轄這些案件{2}。終于,國際刑事法院能在文明普適主義和文明絕對主義之間找到均衡點。外行使其管轄權時能充足斟酌文明差別。

結語

總之,法官和其他參與國際戰鬥罪惡追訴的人必需認識到保守的文明普適主義和保守的文明絕對主義的風險。他們應當試圖承認法令文明的差別,尤其這些差別能夠會使它更難揭穿本相,但也應該同時警戒那些應用文明絕對主義作為幌子來遮蔽暴行的風險,溫順的文明絕對主義方式是完成這些目的的最佳方法。這種方式贊許國際社會不斟酌受益者的身分而參與對戰鬥罪惡的追訴,承認文明敏理性的價值和激勵國際社會更多地清楚本地文明并更多與本地人協同任務。樹立只對國際法院無法或不愿意管轄的國際罪惡行使管轄權的國際刑事法院才是最好的選擇。

張永江(1965—),男,湖南華容人,湘潭年夜學法學院非洲法令與社會研討中間講師,定居在山腰的外人。城外的雲隱山。平日里,他以經商為生。法學博士。

【注釋】

[1]別的還有一個特瓦族(the Twa),僅占全國生齒的2%。See Virginia Morris & Michael P.Scharf,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包養網 bunal for Rwanda vol.I.p30—31(1998);Ivana Nizich,Inte包養 rnational Trib包養 unals end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Adequate justice:Lessons from the Yu.goslav Tribunal(國際刑事法庭保衛公理的才能:前北國際刑事法庭的經驗),7 lISA J.Int’l & Comp.L.353,354(2001).

[2]The Trial Chamber Consisted of Presiding Judge Laity Kama from Senegal,Judge Lennert Aspegren from Sweden,and Navanethem Pillay from South Africa.Prosecutor v.Akayesu,Case No.ICTR—96—4—T,Sentencing Decision(Oct.2,1999).

[3]例如,證人陳說:我生涯在山上,而機場坐落在另一座山上,從我家可以看到那座山。

[4]拜見盧旺達國際法庭規約第2條。

【參考文獻】

{1}Jack Donnelly,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 Practice(國際人權的實際與實行).2003.p10.

{2}Ida L Bostian,Cultural Relativism in International War Crimes Prosecutions:the Inte包養 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Rwanda(文明絕對主義在戰鬥罪犯追訴中的感化: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ILS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Fall,2005,12.

{3}Jose E Alvarez,Crimes of States:Lessons from Rwanda(國度犯法:盧旺達的經驗),24 Yale J.Int’l L.365.366(1999).

{4}Justice Richard Goldstone,Symposium:Prosecuting International Crimes:An Inside View (追訴國際犯法:以國際為視角)7 Transnat’l L.& Contemp.Probs.1,11(1997).

{5}Patric包養 ia M Wald,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Comes of Age:Some Observations on Day—to—Day Dilemma of an International Court(前北國際刑事法庭:對國際刑事法庭窘境的思慮),5 Wash.U.J.L.& Pol’y 87,117(2001)

{6}Philip Gourevitch,After the Genocide,The New Yorker,Dee.18,1995,p78;Daphna Shraga & Ralph Zacklin,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Rwanda(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7 Eur.j.Int’l L.501,502(1996).

{7}Philip Goureviteh,Stories From Rwanda(盧旺達的故事),p50—59.

{8}Payam Akhavan,The International Cri包養 m“告訴我。”inal Tribunal for Rwanda:The Polities and Pragmatics of Punishment(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處分的政策與功利),90 Am.J.Int’l L.501(1996).

{9}Generally Prosecutor v.Akayesu,Case No.ICTR.96—4.T,Judgment.p638—744(Sept.2.1998);Cecile E.M.Meijer,The War Crimes Research Office Presents:New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9 No.3 Hum.Rts.Brief 30,32(2004).

{10}Prosecutor V.Rutaganda,Case No.ICTR一96—3,Judgment and Sentence,p2,11(Dec.6,1999);see also Alexendra L.Wisotsky.New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s,8 No.3 Hum.Rts.Brief 18(2001).

{11}Suzanne Katzenstein,Hybrid Tribunals:Searching for Justice in East Timor(符合法規庭:在東帝汶追求公理),16 Harv.Hum.Rts.J.245,246(2003).

{12}Tom Briody,Defending War Crimea in Africa:The Special Court for sierra Leone(在非洲為戰鬥罪犯辯解:塞納利昂國際刑事法庭),Champion,Jan.—Feb.2005 p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