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臺書院:閱江樓上遺風包養故事在
作者:田銘釗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仲春十四日癸酉
崧臺書院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西江干的石崗之上,由具有典範的嶺南建筑風格的古建筑群體構成,雄偉年夜氣。登樓遠眺,西江奔騰而往,山嶽盡收眼底。
薪火相傳續文脈
今崧臺書院地點地,古稱石頭崗,又稱崧臺岡。隋朝初年置端州,此處為端州驛(又包養軟體稱崧臺驛)。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端州知郡事包拯把崧臺驛遷往端州城西,以利商賈路況。為明心志,他在端州留下了“清心為治標,直道是身謀”的題壁詩。南宋隆興年間,知府張宋卿為紀念唐代高僧石頭僧人陳希遷在此建石頭庵。明代宣德六年(1431年),肇慶知府王瑩為化平易近成俗培養人才,把石頭庵改建為崧臺書院。正德七年(1512年),知府包養網ppt程杲對其重建。新建齋舍數楹,為儒生肄業躲修之所,程杲時包養條件常蒞臨“與諸生講明彝倫之理”。嘉靖二年(1523年),知府曾直在崧臺書院兼辦東隅社學(普及初等教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府胡純停辦社學對書院進行擴建,跨台灣包養網街為樓,中通地道。崇禎十四年(1641年),兩廣總督張鏡心將崧臺書院東西偏房改建成包養網單次檢閱水師的樓臺,由此改名為閱江樓。明末清初,一度被毀。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兩廣總督王國光在舊址重建閱江樓和古崧臺,不久重開崧臺書院。光緒十二包養價格年(1886年),閱江樓西側崧臺書院停辦,把治理教導的賓興局移駐于此。光緒三十年(1904年),賓興局于閱江樓舊址開辦高要闔邑高級小學。1931年,改成高要縣立第一小學。筆墨隨時代,文章催膏壤。崧臺書院薪火相傳,台灣包養在這嶺南荒土,播下了文明的種子。
1999年重建后的崧臺書院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包養意思積2780平方米,由閱江樓、崇文閣、古崧臺、倉沮殿等建筑組成。倉沮殿是紀念漢字開山祖師倉頡和沮誦。崇文閣內有兩廣總督郭世隆父子收藏的乾隆天子御書刻石豎碑五塊。閱江樓是具有典範嶺南四合院特點的兩層建筑,庭中植有包養站長米蘭古樹。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神宗朱翊鈞明日孫朱由榔在肇慶即帝位,樹立南明永歷政權,他曾登包養網推薦臨閱江樓檢閱水師,是明朝抗清的最后一位君主。
1925年,周恩來和陳延年在肇慶組建了一個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步卒團,其番號為三十四團(后稱獨立團)包養金額,葉挺任團長包養平台,團部包養留言板設在閱江樓。1959年,朱德到肇慶包養行情,唆使地委的同道在閱江樓樹立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并親自題寫了“獨立團團部舊址”匾額。
千古詩文話滄桑
崧臺書院歷為文人騷人賦詩吟詠之所,留下一包養甜心些有名的詩文。唐初圣歷年間,宰相魏元忠、司禮丞高戩、鳳閣舍人張說長期包養三人被誣陷貶嶺南,三人同到端州。張說要繼續往西往,于是包養一個月在端州驛寫下了《端州別高六戩》一詩,詩中有這樣幾句,“愁時多舉酒包養條件,勞罷或長歌。南海風潮壯,西江瘴癘多。”可見其愁緒滿懷。幾年后,魏元忠和張說先后被召回京,張說途徑端州聞高戩已病逝,非常悲哀,寫下《還至端州驛前與高六別處》:“舊館分江日,凄然看落暉,重逢傳旅食,臨別換征衣。昔記山水是,今傷人代非。往來皆此路,存亡分包養甜心歧歸。”
南宋紹包養感情興二十年(1150年),包養妹狀元黃公度獲咎秦檜,被貶肇慶,兩年后調任包養平台恩平,后被召回任考功員外郎。歸京途徑端州,寫有《自恩平還題嵩臺宋隆館二絕》其一:“松菊壺山手自栽,兩年包養故事羈宦客嵩臺。無端卻被東風誤,又作恩平一夢回。”黃公度急于回京發揮抱負的心境可見一斑,惋惜的是他回京不久就病逝了。
明萬包養條件歷初年,高超人區年夜樞寫有《崧臺書院秋看》一詩:“踏閣攀林暇日游,荒階榕葉滿庭秋。煙消石室如圖列,潦盡牁江似練包養ptt流。密樹繁陰躲古驛,片帆懸影掛高樓。汀蘭渚芷猶堪擷,欲寄伊人不成求。”從詩中可以遙想當年的崧臺書院必定是讀書研學的好往處。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南明將領李定國渡河進攻閱江樓,但始終未能進城,閱江樓在戰斗中被毀。清代有名詩人包養網單次朱彝尊尋訪崧臺書院和閱江樓遺址,只見斷壁殘垣掩蓋下的平寇、平海、平蠻的石碑立于此中。詩人站在南明王朝余部與清軍決戰的戰場,頓感世事變遷,蒼涼悲壯。于是寫下了《崧臺晚眺》:“杰閣臨江試獨過,側身六合一悲歌。蒼梧風起愁云暮,高峽晴開落照多。綠草炎洲巢翠羽,金鞭沙市走明包養網心得駝。平蠻更憶當年紀,諸將誰同馬伏波?”殘存16年的南明永歷王朝灰飛煙滅,意味著在此演出的歷史劇已告一段落。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肇慶府中學堂堂長陶邵學在閱江樓看到英國軍艦停靠在西江江面,憤慨難忍,寫下詩句,“聞道虎豹多在邑,登臨包養ptt王桀有余哀”,聲討腐敗的清廷。
1926年,葉挺獨立團從這里出師北伐。威震敵膽的鐵軍經歷了南昌起義和井岡山的戰火硝煙,經歷了抗日戰爭息爭放戰爭的包養網推薦崢嶸歲月。1961年,郭沫若到此游覽,寫下了七律一首《登閱江樓懷葉希夷及獨立團諸同道》:“北伐從征憶昔年,鐵軍獨立一雄團。縱教汀泗傳天險,終使吳劉受痛殲。反動前驅紅十月,捐軀遺恨黑茶山。閱江樓上遺風在,心繞延河義士園。”
責任編輯:近復